(资料图)
央广网哈尔滨7月28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进行时》报道,走过了一座城市又一座城市,翻过了一道山峦又一道山峦,家成了永远的驿站,中铁哈局齐齐哈尔工务段齐齐哈尔路桥车间讷河养修工区班长李伟总是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
7月27日,来到富嫩铁路4公里大桥,燥热的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水泥味。11名身着蓝黄色长袖工作服的桥隧工在桥下专注地按设挡砟块。零上30度的气温,料石被太阳烤的发烫,一通忙碌后,作业人员的脸都晒得通红,豆大的汗珠犹如雨下。
“忙,一天脚打后脑勺!”问起工作忙不忙,李伟这样回答说。
班组负责养护维修富嫩线0公里到179公和嫩林5公里线路的19座桥和123座涵洞,仅上半年需要综合维修的桥梁和涵洞就有14个,今天进行的桥梁综合修已经持续了22天,还有4天就全部完工了。
“这段线路平时桥下少水,雨季水深流却特别急,眼看雨季就要来了,我们必须要抓紧时间赶工”李伟说,从今年3月开始,他们就从富裕出发一路北上,哪里有施工,就到哪里安营扎寨,过着“吉普赛人”般的生活。
“李哥,水泥砂浆不够了。”工友喊了一句,随后李伟放下手中的料石,拿起铁锹开始搅拌水泥,“这一片是沼泽地,搅拌机运不进来,就只能人工搅拌水泥砂浆了”李伟介绍说,虽然工期紧,但质量是一定要保证的,手工搅拌讲究“三三搅拌制”,干三遍 ,湿三遍才能满足强度要求,李伟嘴上说着轻巧,可刚刚过去十分钟,就从遮阳帽里流出了大滴汗珠,汇聚到下巴尖儿,成股的掉到地上。从早上6点开始,到现在上午9点30分,李伟的工服湿了、晒干、再湿、再干,衣服上已经留下了三道白色的汗渍。
桥梁综合修是个工序复杂且工艺要求高的施工项目,这段高1.6米,长12米的挡墙,需要先挖基础、堆砌料石、水泥砂浆抹面,并且全程都要使用重锤线和水平弦绳保证墙体垂直地面、表面平正。“一名合格的桥隧工要同时具备瓦工、力工、电焊工、木工、钢筋工……等等工种的技能”说起自己掌握的手艺,李伟自豪的站直身体道。
时间很快到了中午,天气也变得更热,工程车司机抱着硕大的保温箱沿着铁路线从远处走来,是车间送来的午饭和冰镇绿豆汤,班组随即停止作业,在桥下一处阴凉席地而坐,快速的吃完后纷纷躺在了土地上,一时间埋头大睡的呼噜声成为了这盛夏的主旋律,短暂的小憩他们还会继续在这片土地上挥洒汗水。(刘杨 刘岩妍)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