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的回信,王庄科技小院的学生们十分振奋。
5月5日,在全国科技小院发源地曲周白寨科技小院,宋安琪和同学们正在布置科技推广成果展牌。院中两棵十米高的梧桐树,见证了十余届中国农大学生从这里走进农村田埂,又从这里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2019年2月27日20时,在前衙村农民夜校,科技小院学生王晓奕为村民讲授葡萄绿色种植技术,她的老师李晓林站在窗外旁听。 入驻前衙科技小院后,王晓奕与同学出资承包了一亩二分葡萄园,打造绿色生产及技术集成示范田,当年就以2000公斤的产量赢得了村民的认可——“城里小姑娘还真是干家”。
(资料图)
5月5日,曲周县白寨镇北油村村民吕玉山展示一张保存了13年的“家宴”照。 照片中是入驻科技小院的第一批学生曹国鑫、雷友等,拍照那天,同学们冒着寒风在大田里忙活了一上午,吕玉山邀请他们到家中吃口热乎饭。
2019年6月21日,德众科技小院学生李增源、姬廷廷在葡萄大棚里为村民解决病虫害问题。 德众科技小院的学生们在设施葡萄种植中不懈探索,借助物联网技术为农业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5月5日,曲周县育苗产业园智能化大棚鸟瞰。(无人机拍摄) 苗乐园科技小院的学生们在这里开展“育苗基质本地资源循环利用”课题研究,促进当地育苗产业降本增效,助力产业振兴。
2019年6月5日,王庄科技小院的学生们与村民一起在麦田查看小麦结穗情况。如今,这块麦田已成为曲周“绿色吨半粮”万亩示范基地。
5月5日,在中国农大曲周实验站,中国农大博士生导师焦小强展示他带领科技小院学生们制作的前衙村乡村振兴文旅项目规划。2010年,曾经以学生身份在科技小院实践的焦小强,如今又带领他的学生们继续在科技小院贡献青春力量。
5月3日,全国首个科技小院——曲周白寨科技小院的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研究生宋安琪格外激动,她在工作日志中写道:“我们这粒微小火种被看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和赞扬,让我备受鼓舞、深感荣耀!”
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寄语青年学生“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
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在邯郸市曲周县创建了第一个科技小院,让中国农业大学学生与当地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开展“零距离、零门槛、零费用、零时差”农业科技服务。从曲周开始,科技小院服务体系逐步走向全国。
14年来,曲周科技小院迎来又送走一批批农大学子。戴上草帽、骑上三轮,小麦地、玉米地、葡萄园、苹果园、养殖场……曲周的村村落落,留下了他们辛勤付出的身影。
14年来,科技小院的学子与曲周人民结下深厚感情。主持婚礼、开办夜校,北京来的高才生真正成为农民的朋友;缝制棉鞋、改善伙食,农家人以最朴实的方式来回赠“自找苦吃”的学生。
小院虽小,但小院里的人不小,要干的事不小!
50年前,他们老师的老师来到这里改土治碱;14年前,他们学长的学长来到这里投身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如今,曲周科技小院的学生们秉承老一辈农大人的精神,用双脚丈量土地,将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响亮地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世界之问。
从白寨科技小院发端,中国农业大学已在全国24个省区市的91个县市区旗建立了139个科技小院。越来越多的学子走进乡土中国深处,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正如宋安琪在日志中写下的:“在科技小院,我们一心为农,服务‘三农’,这是完全不讲利益与条件的。来到农村,驻扎一线,帮助农民增产增收,这便是我们的初心,这便是我们的情怀!”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李磊 杨溪 常生军 摄影报道
X 关闭